近年来,面对城区32.6%的人口老龄化率,吉林市坚持系统谋划,扎实做好机构、社区居家养老基本服务保障,积极打造“兜底型、普惠型、多样化”养老服务体系,有效助力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,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正午时分,在昌邑区新华街道东厂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食堂内,厨师们正忙着烹饪菜肴,前来用餐的老人有序排队等候。据了解,每天中午都有众多老人到这里用餐,老人们说,这里的午餐可口、健康。
作为吉林市首个社区食堂,东厂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附近的居民、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着午餐服务。为了迎合老年人口味,他们每周都会征求老人意见,调整菜单、搭配小菜。
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需求,吉林市以普惠性、多样化为发展方向,坚持政府引导、保障基本、因地制宜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稳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,目前已经建设示范项目70个,预计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均衡的老年助餐体系。
今年,吉林市加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,用于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改造、养老服务补贴、居家社区养老等项目。目前,吉林市共有养老机构367家,床位3.4万张,机构养老床位供给充足。
吉林市还持续提升基本养老服务能力。推动建设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支撑、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、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分层分类、可持续运行的养老服务三级网络,今年覆盖率达到30%,2025年基本实现全覆盖,逐步打造具有吉林市特色的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。
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方面,吉林市深化改革创新,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,引入社会优质资源,精准对接供需,重点解决老年人养老、医疗等方面问题,实现“一网通查、一网通办”。发展“定制化”养老服务,今年已经有10个社区开展试点,通过信息化平台,引入专业化队伍,将助餐、助医、助洁、助急、助行、日间照料、文化娱乐、老年大学等带进社区,开展“温情”照护、“亲情”陪伴,及时靶向输送服务资源,让老年人在家中获得更好的生活服务。